網上人大陜西省西安服務中心 201203工商管理 王緒玲
人類社會已經發展到后現代時代。后現代時代的特點是工業化、信息化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社會財富極大豐富,可以說后現代時代是人類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然而,作為整體而言,人類從此就沒有了貧窮、沒有了痛苦,沒有了精神上的空虛和枯竭嗎?不,人類的整體發展并沒有消除個體的差異,由于生存環境、個體起點以及個人具體情況的不同,許多人們至今還沒有享受到與現代文明相適應的品質生活。他們不是社會的棄兒,他們還在頑強地與各種困難作斗爭。也許,我們大家只需付出一點兒努力,他們的境遇就可能發生根本性逆轉。
每年我國媒體都要發布一些公益榜,這個榜單提醒并激勵著社會名人、成功人士去關注公益事業、去投身公益活動。作為社會精英的富人、名人和成功人士投身公益必然會推動公益事業的大力發展,然而公益卻不僅僅是他們這些少數人的事,而是我們大家每一個人力所能及的事。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要把公益事業做大做好,需要每一個人貢獻出一點綿薄之力。美國作為公益事業的發達國家,他們既有為之一擲千金的企業大佬,更有無數默默無聞的辛勤志愿者,是大家一起營造了公益事業的參天大樹,是他們一起把公益事業推向發展。
做公益不是施舍,不是追求名利的工具,而是真心真意、心地至誠的回饋社會。無論是富人、名人、成功人士,還是我們普通人,其實都是社會發展的受益者,大家去做公益,就是為了回饋社會,就是為了社會的整體發展,套用那句廣告詞:“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自由和平等是任何類型社會都應該追求的價值取向,我們關注公益、關注弱勢群體,就是讓他們能夠平等的站在起跑線上,去自由的奮斗和競爭。只有在平等、自由的環境下進行競爭,成功才能真正體現能力和智慧,失敗才能讓人心服口服,我們的社會才能是一個既充滿競爭活力又和諧友善的社會。
在中國,做公益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算起,僅僅才是一個開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會懷疑做公益者個人的動機,甚至懷疑做公益背后是否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其實,公益事業同其他事業一樣,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中國是這樣,美國等西方國家也是這樣。當一企業家在經營企業時一分一毫地計較利益,而在做公益是一擲千金、甚至“裸捐”,自然會受到社會各方面的質疑。因此,做公益,特別是在中國做公益,必須要做好承受各方懷疑、質疑的準備。事實勝于雄辯,只有我們大家真真正正、踏踏實實的去做,我們的努力最終會得到大家的認可。
現在,我們欣喜地看到許多人已經行動起來,他們積極投身于各種公益崗位,去做志愿者,去做義工。我們相信,隨著我國公益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社會將會更加和諧,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