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學統戰理論系列學術講座舉辦 張峰教授講解協商民主建設
9月28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統戰理論與政策前沿系列學術講座”第九講、中國人民大學黨校“第28期學生發展對象暨第30期教工發展對象培訓班”專題講座第三講舉辦,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原副院長、全國政協“人民政協講壇”特聘教授張峰作了題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與人民政協”的學術講座。
講座開始前,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張建明會見了張峰教授。張建明常務副書記表示,中央社會主義學院與中國人民大學具有深厚淵源,中國人民大學一直高度重視統戰工作和統戰理論研究,感謝張峰教授為人大師生講解統戰領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人民大學今后將繼續發揮學科優勢為相關工作開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張峰教授對人民大學高度重視統戰工作、率先開展“三進”工作的超前意識和擔當精神表示欽佩,并表示中國人民大學在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籌建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希望今后雙方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推動統戰工作和統戰理論研究開展。
講座由黨委統戰部部長齊鵬飛主持。
中國人民大學黨校“第28期學生發展對象暨第30期教工發展對象培訓班”全體學員,部分學院部處分黨委、黨總支書記,民主黨派代表和無黨派人士代表以及部分兄弟院校統戰干部聆聽講座。
齊鵬飛部長主持報告會時表示,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政治優勢和重要法寶,是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革命、改革和建設的重要法寶,是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2017年將迎來中國人民大學建校八十周年校慶,統一戰線和中國人民大學有著特殊的歷史淵源,人大師生尤其是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應該了解、學習統一戰線理論與政策、統一戰線工作的基本知識和統一戰線歷史,這對于做好各項工作,包括學科建設和專業學習大有幫助。統一戰線不僅是一種理論政策、體制機制,還是一種尋求最大公約數的文化,是一種求同存異、聚同化異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
在講座中,張峰教授以問題為導向,采取條分縷析、抽絲剝筍的方式,按照從歷史到現在、從抽象到具體的遞進路徑,講解了“什么是民主、中國有沒有民主的傳統”“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在發展民主上有什么經驗和教訓”“在世界范圍內的民主問題上我國面臨什么樣的新挑戰”“在發展選舉民主上我們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和困難”“為什么實行了民主選舉,還需要有協商民主”“為什么說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如何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如何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等重要問題。
張峰教授認為,民主的重要內涵之一在于把“實現人民最廣泛、最有效的政治參與”作為最大追求。選舉民主是人民通過選舉出代表進行授權委托參與國家和社會生活的管理,是間接性的而非直接性的政治參與,具有階段性的特點。選舉民主是個二者擇一的過程,容不得中性的結果;協商民主是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博采眾長,廣納賢言,呈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促成的決策能夠達到多贏的結果,“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協商民主能夠彌補選舉民主的不足,同時還體現著政治行為的文明。協商民主與選舉民主一般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只有在結合中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力和作用。
張峰教授指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作為制度形式的協商民主,不是從國外搬來的,也不是封建社會留下的,而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創造的,具有其獨特的優勢。要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的發展,形成切實管用、上下互動、左右相連、多樣化、立體化的協商民主格局,需要做到真協商,把協商民主做實、做全、做到基層。需要充分發揮以中國共產黨、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政協、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基層組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各類智庫等構成協商民主體系的10個渠道的作用,有重點、有先后、有區別地發展這些渠道,發揮各協商渠道自身的優勢,做好銜接配合,不斷健全和完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張峰教授還就如何規范人民政協民主協商的形式、如何完善雙周協商座談會制度、如何健全專題議政性常務委員會會議制度等一系列具體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中國人民大學是中央統戰部確定的“統一戰線理論政策進高校、進課堂、進教材”工作第一批試點高校。中國人民大學“三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舉辦“統戰理論與政策前沿系列學術講座”。這項工作得到了中央統戰部的悉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中央統戰部派出了以副部長陳喜慶為領隊包括各業務局局長在內的高規格的專家團隊,到中國人民大學為廣大師生“傳經送寶”。同時,學校還邀請了其他相關中央機關的領導同志和理論專家來授課。系列講座開班以來,已經陸續安排了八講,即2014年10月15日中央統戰部副部長陳喜慶的第一講“關于統一戰線的幾個基本問題”,2014年10月22日中央統戰部研究室主任張健的第二講“新時期統一戰線基礎理論”,2014年12月10日中央統戰部副秘書長兼四局局長張獻生的第三講“中國的政黨制度”,2015年4月1日中央統戰部三局局長鄭鋼淼的第四講“第二個范圍的聯盟——關于對港澳臺和海外的統戰工作”,2015年6月10日中央統戰部二局副局長張天昱的第五講“新形勢下黨的宗教政策和宗教工作”,2015年10月21日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前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正部級常務副主任陳佐洱的第六講“香港百年滄桑的歷史與‘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2015年12月2日原國家民委副主任、現全國人大民委副主任吳仕民的第七講“中華復興與民族問題”,2016年3月30日中國人民大學當代政黨研究中心主任周淑真教授的第八講“當代世界政黨政治與中國多黨合作制度”,本場講座為第九講。累計有5000余名師生聆聽了九場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