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天凱:中美關系要做各國友好相處的“優等生”
中美關系是當今世界最重要也最復雜的雙邊關系之一。21世紀的中美關系向何處去,不僅關乎中美兩國各自的命運,也關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準確把握世界格局變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在保持對外大政方針連續性穩定性的同時,推進一系列重大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其中,推動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是黨中央關于運籌大國關系的重要理念,也是中國對外政策的重點方向之一。
一、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順應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符合中美兩國和國際社會共同利益
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是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習近平主席指出,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們黨作出的戰略抉擇,和平發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們能不能把世界的機遇轉變為中國的機遇,把中國的機遇轉變為世界的機遇,在中國與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開拓前進。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如果說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同外部世界關系方面的體現,那么在中美之間探索出一種良性互動、互利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模式就是中國和平發展必須解答好的重大命題。如果說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爭取總體和平有利的外部環境是中國外交戰略的核心目標,那么處理好中美關系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條件。
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是兩國面臨的唯一正確選擇。二戰結束以來,一大批發展中國家獲得獨立并蓬勃發展,特別是近些年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呈群體性崛起之勢,正深刻改變著世界格局,那種少數幾個大國主宰國際事務的局面越來越難以為繼。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各種全球性挑戰日益突出,各國之間相互依存之深前所未有,那種追求我贏你輸、搞集團對抗的做法也越來越行不通。中美關系在世界格局演變中發展,經歷了曲折起伏,也積累了經驗教訓。兩國避免重蹈大國沖突的歷史覆轍,探索新型大國關系模式,并不是憑空想象,而是應時而生。
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將開辟國際關系新篇章,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中國和美國分別是世界第二大和第一大經濟體,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和最強的資本主義國家。中美歷史文化、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發展階段不同,兩國關系走向如何,很大程度上牽動著人類的前途和命運。中國從自身的文化傳承和歷史磨難中走來,格外珍惜和平,深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可貴,決意打破所謂“國強必霸”鐵律,走出一條大國復興圖強的新路。中美跨越所謂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必然沖突的“修昔底德陷阱”,在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大國關系新路上走起來、走下去,將有力促進大國之間良性互動,推動世界平衡、穩定發展。正如基辛格博士《論中國》一書的結束語所說,倘若美國和中國能夠同心協力建設世界,那將是何等大的成就。